建筑工业化是世界性潮流,推进建筑工业化是节能环保的需要,是劳动力从富余变为短缺的必然要求,对于我国建筑业而言,建筑工业化将是一场革命性变革。
近年来,江苏建筑工业化取得了一些进展,主要表现为:
1.制定了发展导则和“绿色建筑行动计划”。2007年,江苏省建筑工程管理局组织相关专家研究制定了《江苏省建筑工业化导则》,成为我国第一个在省级层面上进行建筑工业化技术规范指导的省份。2011年,省政府苏发28号文件《关于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引领,全面提升城乡建设水平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以建筑工业化为抓手促进建筑生产节约高效,建筑过程低碳环保,将推进建筑工业化作为衡量建筑企业资信的重要因素。”2013年又颁发了《绿色建筑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快了建筑工业化的推动。
2.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结构体系。目前江苏省有近10家大型企业进行了建筑工业化尝试,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南京大地集团的世构体系、中南集团的框架剪力墙体系、江苏赛特钢结构有限公司的钢混体系、苏州皇家木结构体系和江苏元大的西伟德体系等。
3.成立了绿色建筑产业基地和建筑工厂化研究院。经住建部批准,江苏在常州武进建立了绿色建筑产业基地,吸引了全国一些建筑工业化知名企业到武进投资。在通州,由政府牵头,由南通四建等4家企业投资与东南大学等院校合作,成立了建筑工业化技术研究院,为建筑工业化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但江苏建筑工业化推进过程中也面临着许多困难:一是缺乏相关的标准和技术规范,制约了建筑工业化的全面推广;二是缺乏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三是建筑工业化住宅节能、环保、质量高于普通住宅,但成本高于传统施工,也给建筑工业化住宅发展带来了困难。
为推进江苏建筑工业化发展,江苏省着手制定了近期、长期和远期目标,从现在到2015年的近期目标重点解决建筑工业化的标准、规范,出台一系列扶持建筑工业化发展政策,集聚一批从事建筑工业化研究和绿色建筑的专门人才,培育100亿元以上的建筑企业,成立建筑工业化示范基地,选择一批项目,包括经济适用房和廉住房项目作为建筑工业化的试点项目。2015年到2020年的中长期目标,进一步增强建筑工业化项目市场,形成一批有自身特色的示范企业和示范基地。2020年到2030年的远期目标,建筑工业化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有显著成效,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建成一批国家级建筑工业化基地。
为保证目标的实现,江苏省将在科技、土地、市场培育、奖励和税收等方面加大对实施建筑工业化企业的扶持力度,并成立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国地资源厅、省质监局等为成员单位的新型建筑工业化推广促进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全省建筑工业化推进工作,统筹协调建筑产业化健康、快速发展。
建筑业转型发展的使命和责任
宋瑞乾 山东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局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今后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和架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环境条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入了提质加速阶段,建筑业发展已到了重要的转型期、突破期和攻坚期,必须进行一次根本性的改革和创新,以提高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和产业优势。因此,以体制改革、科技创新为先导,加快完成以集约化为方向的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以工业化为标志的建筑施工方式变革、以精细化为特征的企业管理方式创新三大转型任务,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是当前全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方向与使命。
作为传统产业,山东建筑业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2年,山东建筑业企业达到10656家,从业人员380万人,三级以上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550亿元,预计今年产值将超过1万亿元。但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的快速发展,依赖于国家大投资、大建设,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这种发展方式难以持久。要改变这种局面,特别是减少建筑经济增长对固定资产投资的依赖,关键还是要转方式、调结构和创新发展,致力于提升行业和企业竞争力,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根据山东建筑业实际,我们确定今后要重点加快“四个转变”:一是由传统行业向高科技行业转变。用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建筑业,提高建筑工业化应用水平,提升企业竞争力。二是由单一产业向复合型产业转变。把建筑业与房地产业、建材业等上下游产业结合起来,通过拉伸产业链,提高利润率和抗风险能力。三是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改变传统落后管理方式,通过实行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特色化管理,实现资源整合、管理升级。四是由单一市场向多元化市场转变。把省内和省外市场、国内和国外市场结合起来,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拓展市场空间。
山东建筑工业化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济南2012年成为全国第3个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并出台了部分相关政策文件,两个产业园区正规划选址。海尔、力诺瑞特、万华集团等8个大型骨干企业被国家列为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为我省建筑工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另外,我省部分科研机构和大型骨干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济南市住宅产业化发展中心自主研发了CSI住宅体系;山东万斯达集团研发了PK整体式预制混凝土装配体系,已在济南西部新城中小学建设项目中开始应用;青岛海尔开发生产的整体卫浴及其他模块化住宅产品体系也大量应用到建筑工程当中。我省也开始重视建筑工业化标准体系建设,先后研究编制了《CSI住宅建设技术导则》、《钢结构节能住宅建筑体系技术导则》、《PK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板》等标准图集,为建筑工业化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提供一定的技术依据。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建筑工业化很重视,最近,郭树清省长、孙绍聘副省长分别做出重要批示,要求建设、发改、科技、经信等部门认真研究,抓好试点。青岛市正在积极申报国家住宅产业化综合试点城市,拟以市政府名义出台《进一步推进住宅产业化发展的意见》。我们准备在此基础上提请省政府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开展建筑工业化试点工作,选择保障性住房作为试点示范项目,促进建筑工业化加快发展。同时,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在济南、青岛、淄博、潍坊等城市建设一批国内先进、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建筑工业化基地,打造现代建筑产业链,力争在5~10年内新型工业化建筑体系和通用部品体系实现新突破,建筑产业结构实现全面升级。到2020年,基本实现系统完备和技术领先的现代建筑产业体系,各示范城市形成千亿级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