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司申报的“半预制管廊及施工方法”( 授权公告号:CN 106638670 B)喜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这是FJADI在建筑工业化领域获授权的第4项发明专利。此发明由我司任彧总工、戴一鸣总顾问等同志共同研发。
地下综合管廊是指在城市地下用于集中敷设电力、通信、广播电视、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等市政管线的公共隧道。我国的经济发达城市多位于沿海软土地区,在这些地区进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时,往往采用明挖法,需要进行软土地基处理和基坑支护。因此,在软土地区进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投资成本大,建设周期长,施工风险大。例如:福州琅岐环岛路地下综合管廊平均每公里造价约4200万元。平潭坛西大道地下综合管廊平均每公里造价7000多万元。
由于地下综合管廊具有通用性高,模数化程度高等特点,特别适于采用工业化方式建造。预制装配式结构由于减少了现浇结构的支模、拆模和混凝土养护时间,施工速度大大加快。从而缩短了贷款建设的还贷时间,缩短了投资回收周期,减少了整体成本投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优点在于:
1.该半预制装配式综合管廊的现场施工速度快,是常规的施工方案所需时间的几分之一。从而缩短了投资回收周期,减少了整体成本投入,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2.预制侧壁兼有基坑支护、管廊基础和管廊侧壁等功能,经济效益显著。
3.通过在预制侧壁和现浇侧壁间设置键槽使得两者可以协同受力。该构造可以将管廊的自重和上覆土体的重量传给预制侧壁,再由预制侧壁通过端承力和侧摩阻传递给地基土,可以控制综合管廊的差异沉降在允许范围内,无需另外设置桩基或进行地基处理。
4. 通过在预制侧壁和现浇侧壁间设置键槽使得两者可以协同受力,该构造可以使得两者共同承担管廊侧面土体的压力,减少现浇侧壁的厚度和配筋。同时现浇侧壁的设置可以使得基坑开挖引起的预制侧壁变形不致影响管廊内部的使用空间。
5.有由地面超载、使用活荷载以及水压力在管廊侧面产生的压力可使得预制侧壁和现浇侧壁结合地更加紧密,该结构体系具有自锁性
6. 预制侧壁可以兼作为现浇侧壁施工时的模板,降低造价。
截止至2019年8月,FJADI累计获得4项发明专利授权,9项实用新型授权,已初步形成具有福建省建筑设计院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化专有技术。福建省院将继续在专利研发方面加大投入,为构建FJADI的核心竞争力而努力。
供稿人: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张雅杰